序言:村里的草木,随时光枯荣
2025-10-02
很小的时候,跟着父母在村里干活,田地里野草不多,因为都割了给村里的湖羊吃草。但是生点小病或腿脚弄伤时,村里的老人都会往地里找些野草,或捣碎或蒸煮,用以处理,往往都有效果。那时,母亲也会告诉我,那叫什么草,那叫什么花。
村里的草木,最典型的是桑树和杭白菊。桑树是因为村里养蚕,这段植桑养蚕的历史已经久得没人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。而杭白菊,是这个地方三百多年来的传承,如今被称之为杭白菊之乡。蚕茧、桑苗、杭菊,是村里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。
刚过春节,村里便开始了小桑苗的种植和嫁接;而清明前后,则种起了杭白菊。从西历4月底开始,伴随着一整年的,是四到五季的养蚕。儿时,在村里,见多了从春的嫩绿、夏的繁盛、秋的枯黄到冬的雪白,四季轮回中,却从不觉时光流逝。
后来上学,父母辈就不停地告诉我们,要好好读书,将来走出村里,去做个城里人。结果我们都做到了,走出了村里进了城,过起办公室生活。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「笑话」:腿上毛多,不像个种田人。然而随着年龄渐长,发现自己越来越怀念儿时田里狂奔的日子。
古人言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于我而言万分遥远,但总是心向往之。立德是一辈子的事,立功已经渐至放弃,所以总想着能够留下一些文字,以告慰自己不及的立言野望。
所以便想到了村里的草木,那些在儿时陪自己成长的朋友们。江南草木,已经有太多的「大家」们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过了。而我能提供什么呢?必然没有什么新意了。
草木长存,而乡村却是渐行渐远。我能做的,是凭一点心中的记忆,与现实中春夏秋冬的变幻相合,留下几行文字,供未来的自己凭吊。如果能有益于他人,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