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是有年龄的

落为匠 2009-11-03

书是有年龄的,昨天《读库0905》到手,拿回宿舍放到书桌上时,想到了这句话。因为看着凌乱躺在桌上的几册《读库》和一些杂书,很多仅仅是随手翻翻,连个大概都不知晓,当初在书店看到时仅是一时的心情,或有感于书名和简介希望深入的看过去,或有志于书中内容(多为经济类的畅销书吧)想了解他人对这个经济世界的观感。这些书,有的积满灰尘,只得待日后再翻了。

其实这句话颇有歧义,我的意思仅仅是,有些书,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阅历或者知识,是读不下去的,尽管初次见面时可能印象颇深而想着急于深入了解。自己也曾经回顾过读过哪些书,现在想来,那些时候读的那些书,大概也是挺自然的吧。

譬如高中时对余杰、摩罗的书颇有兴致,一段读完又是一段,那份气势势不可挡,那是年少时对自由与光明的冲动吧。那时读历史,喜欢黄仁宇先生那种精致的娓娓道来,跟听故事那样,不费力气,却又可爱生动,虽然现在仍喜欢黄先生的书,但没有初读的那种味道了。如今看史书,偏爱起繁体字的国史大纲,宾四先生半古文的风格,处处存有的“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”,让我体会到历史深处的温暖。躺在桌上的,还有那些医道养生书,那直是从之前只知“生命不止运动不息”转而成了“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,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”。

其实,细想起来,如今我是不那么读书了。每次看某文艺青年的日志,提到读过某某书,参加了某某沙龙,听了某某讲座,游历了某博物馆,都让我艳羡不已。这似乎是高中那会儿的理想,又是大学那时候极力想实现的某种状态。看来,无论何种年龄,那点骨子里的“文艺腔”还是没有改变,即使那所谓的“文艺”,带尽了平原农村的泥土味。

不过,年龄似乎不是这些闲书的,真正在变的,是自己的年龄,这份年龄所反映的知识和感知能力的沉淀,也即是阅历。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