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起缘灭,重拾博客

落为匠 2015-06-06

網絡時代,君子幸甚。從08年至今,博客一直淺嘗輒止,懶散之日多,而勤勉之時少。一路只在隨心情而變,雖多有關注,未及深入,更未堅持。而今回頭看那些堅持的朋友,多頗有積澱和收穫。故總結梳理以為來者。

千年未有之大變局

百年前,先賢即說我們遇到了“千年未有之大變局”。大的不說,也無能為力去說,僅從我所經歷與感知的說起。

兒時,我們這一輩用自己的雙腳走路去上學,直到學校同意騎自行車,那是四年級。而我們的父母輩,小時候可能連唸書的機會都沒有,如我的父親,虛歲七歲即去田裏幹活掙工分養家。如今,大多數的小孩被父母祖輩們關心著用四輪車接送上學,無風無雨。

那時過年,我們鄰里的孩子們往往聚到一起看大人們打年糕,趁機還偷幾塊剛剛好的吃起來,那個香甜的滋味直入人心;春節,同族的小夥伴們一起去作客拜年,一年中最美的時刻,有最可口飯菜最美味的米酒,當然,去之前被教育要客氣不能多吃。而現在,大多數的孩子在家看春晚玩電腦遊戲,當然,因為煙花爆竹被禁,也難得一玩了。

我並不是一個戀舊的人。如此記述只是說明變遷的巨大,而這樣的巨變僅在一代完成。時代的變遷,必然造成人心的微動。比如那些曾經的我們不敢想像的:舊時秀才趕考,需要費時幾月,而如今晨起出發,中午即已在京城;相隔萬里,曾經需借鴻雁飛鴿傳遞一字一句,字字珍貴,如今隨便一個APP即可如當面對談,無需費時費力;更有甚者,嫦娥飛天、後羿射日,也在情理之中;等等等等。

我們所面對的,已是這些一日千裏的飛奔。

網媒時代

網絡技術的發展,無論其帶來了多少對人類生活的不可估計的不利影響,它的的確確是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和各種可能性。這只是一個工具,是利是弊,端賴於人,所謂君子不器。

網絡給我們帶來的最大便利,便是知識不再壟斷,信息的獲取和傳播無限可能,只要一根網線,一臺電腦,即可能坐擁大英博物館,也能遍閱十三經,這對於一個求知者來說是何等的可貴。我覺得,如果當年的那些聖賢復生,他們一定會對這個時代羨慕無比。

而網媒時代的另一個便利,便是交流問學切磋的便利。借助於網絡,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散發出去,不怕沒有共鳴者,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絡閱讀到其他人的學與思,雖知音難覓,但高山流水不必再斷琴。這幾年個人媒體的興起,就是最好的例證。信息的自由傳播,應該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能量,而這正是網媒時代最大的特點。

身處於此,念茲在茲,我們何等幸運。

世事複雜,緣起緣滅:重拾博客

高中大學時代,我們見證了網絡的興起:從BBS到論壇,從BSP到個人博客;畢業後,我們又見證了它的興盛:從輕博客到微博,從微博到微信。信息從封閉到開放,從零散到彙集,又由集中而碎片。有堅持十年而健在的,有幾月後消失無蹤的。不同的載體,不同的形式,表現了不同的心理,又影響著不同的心態。網絡百態,若有當時“采風”者在,可能有比詩經更有趣的作品出現。

這麼多的變遷集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可謂網絡的特性,亦展現著這個時代的特點:浮華於外,內心脆弱。在此時風之下,鮮有漢時古文家宏覽博物的篤行,也鮮有漢今文家制禮作樂的理想,現實中渾渾度日,網絡上俠義橫飛,所謂鍵盤俠是也。

要想在這樣便利卻浮躁的時代安心前行,非內心的強大豐富不可行。雖然器無優劣,用之者得。但最好的沉澱自己、積累學識、亦能修心的方式依然是在一個靜靜的晚上,獨坐於書桌前,面對屏幕,將內心的思緒慢慢碼下。由字成句,由句成段,由段成文。短短的數百個字,在我們這個年代,往往能滿足獵奇,而無法承載深思(在將立言視為三不朽之一的那個年代,短短十六字也能將黃帝的一生概括,見《黃帝內經之上古天真論篇第一》第一段)。

我們沒那個能力,所以只得將博客拾起。緣起緣滅,是為記。

本文更新記錄

  • 2015年6月6日,初寫,未完成。
  • 2015年6月14日,初稿成。
  • 2015年6月15日,發布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