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自修計劃

落为匠 2015-12-12

古人云「爲人父母者不知醫爲不慈,爲人子女者不知醫爲不孝」,如今自己也爲人子爲人父,更加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意,當親有疾而不知措手足的時候,真有點後悔當初沒能學醫。好在,這是個好時代,網絡資訊豐富,各類圖書不缺,而少的只是我們自己循序漸進的耐心與堅持。所謂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靠個人」,入門容易而出師難,全憑自己造化。

中國學問統而言之,只一個字「道」,而醫是入道之門,醫稱歧黃,其聖經《黃帝內經》講上古有「真、至、聖、賢」四類人,實爲人生修行四種境界;古人又云「不爲良相,便爲良醫」,醫術不僅可以活人,亦可以濟世。不可不知也。

既已立志學醫,則不可半途而廢,有始無終。學醫之路註定不會輕鬆,亦不能輕言放棄。此處,先憑自己目前一點粗淺見識,列一自修計劃,一者爲自己志向立據,一者也爲時時提醒督促自己。

讀經典

中醫經典常說有「四大經典」「四小經典」。四大爲《黃帝內經》《神農本草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《難經》或《溫病條辨》,四小爲《醫學三字經》《瀕湖脈學》《藥性歌括》《湯頭歌訣》。

初以通讀爲主

先讀四小經典,可以不求甚解,待讀完後讀四大經典,估計是基本看不懂的狀態。計劃通過一年時間將這八部(九部)通讀一遍,將其中一眼看不不理解的地方都注出來,待第一遍讀。

除了通讀以外,還需背誦。先從三字經背起,爭取一年內背出一部,熟讀四小經典,瀏覽一遍四大經典。貴在堅持,每天早起誦讀,晚上粗讀。預計難點有二:一是堅持不住,這需要時刻提醒自己;二是文字關過不去,對古文生畏,這個暫時無解,只能慢慢讀慢慢解。

經讀完再讀注

目前手上的版本都比較正規,是有經有注的,繁體豎排。都怪自己對這些形式的偏執要求,買書都往古典的買。這也有好處,古人註解,都非常詳細,唯恐讀者不知,在經文讀熟之後讀註解,應該能有一番全新的體驗。

註解讀完看醫案

醫案非常有趣,有時候可以當故事讀,但如果不懂醫理,真的就只是看故事了。所以需要先有經典的基礎,方才會在看醫案時有所體悟,能從故事中看出道理來,會更有趣,時時有新解新悟。

時限及其他

以上自修,以三年爲限。之前看古代中醫故事,講到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是三十後才學醫的,給了我大大的信心,原來學醫不怕晚,就怕志向不堅,半途而廢。而醫學是中國文化中產生的明珠,所以也要以中國文化來涵養,因此平日中以修身修爲主,以讀經讀史爲輔,提高自身修養,漸次提高。

擇師拜師

學醫需有明師指點,但此可遇不可求之事。先行將基礎打紮實,相信自己也有這個機緣,遇到人生的明師。

工作、生活,衣食住行,一切皆可比之於醫,大道相通,需多看、多聞、多思、多想。三年後再來閱此篇,希望已是門內人。我已浪費太多三年,立志不再蹉跎歲月。

本文修改記錄

  • 2015年12月12日 初稿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