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学」学习笔记

落为匠 2018-03-07

自天降生民,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。然其氣質之禀,或不能齊,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。——性分仁义礼智,每个人都一样拥有。气质之禀或不能齐,每个人气质不同,是指仁义礼智不同吗?这个“性”与气质或禀赋类似吗?这个仁义礼智的性,每个人能体会到或分辨出吗?看下文似乎是要通过教不复其性,学来尽其性。

其學焉者,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,職分之所當為,而各俛焉以盡其力。——大学,学的是用来知道自己“性”的固有的“仁义礼智”,然后通过自己的“职分”来发挥自己固有的“仁义礼智”。

(2018.3.7)

规模之大,节目之详。规模:三纲领,明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;节目:八条目,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八条目中,平天下为规模,前七条为节目。之前虽然读过大学章句序,看完这个注解才发现别有天地,整个大学章句结构非常严谨。

俗儒记诵词章之习,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。这一句后的注说“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,而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”,这里倍小学而无用的无用指哪方面?一般理解,记诵点词章对个人涵养还是有些用处的吧。“学之有本”,这个本指什么?似乎,我们现在一般所进行的学习,都是不知学之有本的,认识的大部分人包括我都觉得那些能记诵知训诂文词的人很了不起。

注中提到佛老:老氏虚无,佛氏寂灭。那么儒家如何?虚而有,寂而感,怎么理解。

“权谋术数,谓管仲商鞅等”,管仲商鞅不是都变法求富强吗?百家众技之流指哪些?九流?百家众技是科学技术吗,为什么说惑世诬民、充塞仁义?

国家化民成俗之意、学者修己治人之方。这是大学的意义吧。

(2018.3.8)

为学次第:大学、论语、孟子、中庸。大学定其规模,论语及其根本,孟子观其发越,中庸求古人微妙。

明德者,人之所得乎天,而虚灵不昧,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。——明德、命、性、心。

(2018.3.10)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