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笔记
1
数字时代的劳动关系:
我们希望能为追求更有意义的价值创造、更有灵魂的生命存在和更可感知的成就而组合在一起工作。
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世界、理解自我,从技术到人,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,以达到系统的和谐,将混沌系统转变为一个自组织系统。
每个组织都渴望拥有优秀者,都希望获得创新创造的能力。对组织而言,强个体展示出的独特性也许是创造力的来源,但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始作俑者。与组织协同工作的个体因素到底是什么?这一切对领导者而言意味着什么?我们如何做好准备?
陈春花 《价值共生》
2
身处5线小城的基层组织,也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。
未来,对个人而言,也许拥有以下几点,才有更好的发展:
一是自我驱动,岗位必须是热爱且想要做好的;二是能理解他人表达自己,协同的工作方式更需要一个人的沟通能力;三是一专多能,是本职岗位的专家,又能快速适应新岗位;四是持续学习,结果导向。
躺着等退休的岗位没有了。
3
在陈春花教授的新书《价值共生》中,提到了数字时代组织和个人的新变化。组织由于数字时代来临,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环境,需要作出新的改变,而个人因数字赋能,激活个人价值,转变成强个体而逐渐崛起。
联系到身边的网络中见到的人与事,想到目前正在经历的时代的一些事情,感觉越来越有趣。
阅读与写作赋能的课程很多很火,通过理财走向财务自由的课程很火,各种兴趣爱好都有各式各样的小圈子,农村里也出来了好多真实可爱的人,连“躺平”也能汇聚一批同频人。通过互联、协同、赋能,出现了一个个有趣有料的圈子。真的很让人惊奇。
我想,经过数字赋能,在这个时代里,生活就是创造,生活本身就有价值,展现你的真诚,展现你的专业,善用技术,寻找你的同频者,融入一个团体,互相支持,大家走得更远更好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是一个好时代,对于个人而言。
4
人们生活于数字技术驱动变化的时代,这也是一个从旧发展模式快速迭代到新发展模式的转型期,期间的未知远大于已知。人们所擅长的能力、被验证过的成功已经不再能守护自身;那些全新的知识、概念和模式正在渗透并影响着人们;应接不暇的变化挑战着人们的学习力。——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
去年底,一则拒收现金交社保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,工作人员告诉老人“不收现金,要么告诉亲戚,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”,拒收现金的确有违相关法规,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值得商確,但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生活现实:数字化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,在数字时代,任何人都必须直面不断的变化,持续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成为必备技能。
而面对未知,人的学习能力是可以被激活的。这几年我家最大的变化是,全家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,联系直接微信语音或视频,要知道,我妈小学只读了一年级,只会写除名字之外不多的汉字,而出于她身边的人都用上了微信,她也强烈要求我们教会她,教了两三次也就会用了。
这是最简单的数字时代新事物的学习,更多的有待于我们改变认知,付诸行动。读一读陈老师这十多年观察思考总结的《价值共生》,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践。
5
企业是个整体,这是一个最真实的事实,我们需要回归到这个真实之中。——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
像蚂蚁和蜜蜂这样的小动物何以能延续生存至今?一个大的湿地,环境为什么会那么美?大森林之中,物种繁多,生机无限,而巨树的砍伐之后,怎么就容易荒废而消失?
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一个分工和协作和有机体,作为社会一份子的企业,亦是如此。这可能不仅是人为的设计,也是大自然美妙的体现,就如蚂蚁和蜜蜂群体的协同,湿地和森林的环境一样。
任何一个组织,都需要分工和协作,有共同的目标,有繁琐的细节,有领袖也有跟随。像人一样,内脏、四肢与五官等等各有分工,组成了世界上最精密的系统。整体的协作中也有主次,在应对某种挑战中有先后,像森林有巨木也有小草,蜂群有蜂皇也有工蜂,组织中有领导有下属。这样的整体是一个共同体。
认识到整体观事实,对我们为人处事都有启发。工作中,我们可以换位思考,以协作共生的态度对待和化解冲突;我们可以主动作为,以自己的能力为所在部门所在公司担起责任。
6
长期主义之所以作为最后一个关键认知,是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,只有长期主义才能超越危机。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,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笃定,因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性需要依赖稳定的价值观,也就是长期主义价值观。——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
陈春花老师这段话立意很高,视角很广,我没有如此的视野,只想到生活中的经历。长期主义价值观的意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
我的太极拳老师有句话常挂在口边:功夫等于方法加时间。习拳的方法对了,加之以时间的积累,必然会有成果。他本身就是一个时间加成的典型,在找到合适的拳架和训练方法后,经过四年练习,他觉得身体有了很大的改变,他知道自己练对了,后来又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钻研,经过近十年的积累,如今有了让人惊叹的成果。
个人受惠于时间加成的例子很多,比如坚持锻炼身体、坚持阅读、坚持写作、自律的生活、投资的得利等等,长期的积累都会给人带来不错的收益。
长期主义价值观给个人的启示就是,选择一个领域,长期坚持学习,有极大的可能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,这也是个人成长和抵御人生起伏的一个核心认知。然后,享受时间加成带来的收益。
7
戈壁之行让我爱上了玄奘,让我深刻地理解到,自己可以造就自己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。——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
这让我想起了电影《一代宗师》中一句经典台词:见自己、见天地、见众生。要成为一代宗师,首先要做到的是见自己,也就是认识自己。认识什么呢?如陈教授所言,自己可以造就自己,自己成为自己的领导者。
为什么认识自己很重要?《道德经》上有句话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胜己者强。”意思就是人贵自知,知道自己的长处、短处,优势在哪里,劣势是什么,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站好位,尽好责,遇到瓶颈能战胜自己,从容不迫。战略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,也是从自我分析出发,可见中西人心并无差别。
那么下一问题是,如何认识自己?《论语》开篇讲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说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从学习开始,从交流开始,从反省开始。拿如今时髦的词来说,就是认知升级,连接共生,时常复盘。
这也是陈教授《价值共生》书中时常提到的,数字时代生存的关键认知之一。
8
参加了一个读书营,共读陈春花教授的《价值共生》。
作为经济类科班出生的我,虽然不读专业书很多年,这类经管类书籍中提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是能理解的,有些类似于翻译的长句慢慢读也能明白。但是有一点仍比较欠缺,就是融会贯通,用最直白的生活化的语言把书中的重点观点讲清楚明白。
昨晚K叔的直播课给了一个特别好的示范。他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了书中提到的数字化时代的六大关键认知,三个关键词,技术更迭和跨界等内容,解答了一些提问。他对这本书的一句总结让我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。话是这么说的(大意):这本书讲的是“命运共同体”在企业这个组织层面的表现。没有新鲜玩意儿,就是古人说的“修齐治平”。
另外,看问题的角度也给人启发。抓本质,比如企业就看利润、成本、效率,书中那么多所谓的组织变革,都是企业在不同背景环境下为了生存作出的反应,而生存无非是成本下降,效率提高,然后提高利润。
学院的教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不用质疑,但像K叔这样的企业家的解读更接地气。任何学术能运用于生活,才有生命力。
9
数字化以“连接”带来的时效、成本、价值明显超越“拥有”带来的获得感。——陈春花《价值共生》
连接大于拥有,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特征。这让我想起开源运动,以及这个运动对世界带来的普遍影响。
二十世纪末,西方软件业兴起了一场开放源代码运动,一大批软件的源代码公布于网络,全世界的程序员通过网络协同,共同开发了一个个开源软件项目,比如如今操作系统中著名的Linux,也是通过这样一个模式发展壮大的。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,软件开发者不再将软件视为私有,而是通过网络,连接了一大批优秀的程序员、贡献者,不断抓足、完善功能,共同打造一个产品。
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让新的生产生活模式变得可能,连接、分享等等互惠互利的思维,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,也让个人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