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生埋首故纸堆
2023年的11月,在 XHS 上看到中华书局开了古籍整理的初级课程,有些感兴趣便报了名。然后在学习群内看到有同学业余找了校对的工作,颇有些心动。于是也在某招聘 APP 上找了找,果然有一家在招募兼职。据同学所说,这家门槛稍高,录用前的考试有些难度。在12月末,我还是鼓起勇气报了个名,并向 HR 说明了我在学习古籍整理的课程,希望能给一个实践的机会。
HR 人不错,向我简单了解了古籍整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之后,给了试校的机会。等了几天,另一位试校的老师发了试校文本,说明了规则,给了充分的学习资料和充足的试校时间。校稿一共6页内容,元旦的几天,花了点时间通篇看了一遍,内容是宋代的奏章,比较难懂。第一次反馈校稿后,老师反馈说在水平线以上,心里颇为激动,但还有漏校和错校的,需要返稿。结果第二次校对后,还是没达标,有些失落,好在老师又给了一次机会。经过两次返稿重校,老师说擦边过关,心中松了口气。
于是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古籍校对。收到的校稿5.3万字,内容是博物类的,主要讲植物,是古人的类编。可能是第一次校稿,感觉老师给的这份材料应该是比较简单的,古籍影印文字清晰,字体规整,比较容易识别。本想在网上找找有没有已经整理的内容,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上搜索一番,找是找到了,但无标点,与校稿也不同,加上校对的规则是要以影印原稿为主,似乎参考价值不大,于是只好一字一字对过去。
这一对,虽然眼睛有些累,但让自己体验到了多年未曾感受到的心静与安宁,仿佛回到了初中、高中时代一心做作业的那种状态。然后,在校对完一节后,翻看校稿上的红色字迹,心中有种难言的满足与成就感。或许,这是人们所说的 心流 状态。
第一次校对要求一个月内回稿,我用了半个多月,也是在平日较忙,无心校对的情况下完成的,首次校对字数不多,但也是花了不少心血和时间,最后看到满满一叠稿,竟有些不舍寄回。
对于古籍,我是由衷地欢喜。想到古人刻模印字,那一刀一划间,付出的心血,最终凝聚成传承百年千年的典籍,让我们这些后人,有机会在前贤的基础上继续走向未来。而在校对这些文字的过程中,也体会到了那点点心意。百年千年,古今之间,不变者,是人心而已。
很多年前,在文理科的选择中,为了偷懒,犹豫地选择了文科,而在高考前,也曾幻想过考上某所名校的中文系。当然,因没有考好,最终没能如愿,而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一条从未想过,也没什么基础的路。后来的种种,那些曾经的困惑和中途停摆,已经证明那并不是适合自己的,虽然在这一路上,遇到了很多好人,也收获了自食其力的收入。如今,在知天命之年,或许又该好好谋划一下后半生的路了。
在这次的校对中,似乎找到了一点光。万千言语成一句:余生埋首故纸堆。